SINCE 1979

阀门行业重点区域发展概况

發佈時間:2021-10-10    來源:東裕(桐柏)精密金屬有限公司    流覽次數:349

第一节、阀门行业重点区域基本情况


表1 2006-2010年阀门行业重点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东北地区

时间

企业数量(个)

销售收入(亿)

资产(亿)

从业人员(千人)

利润(亿元)

2006

105

31.27

32.31

11.51

1.09

2007

126

42.35

41.42

13.30

2.19

2008

136

59.53

55.01

13.67

2.89

2009

200

91.80

73.14

16.57

5.26

2010

207

131.88

83.74

19.18

7.30

华北地区

时间

企业数量(个)

销售收入(亿)

资产(亿)

从业人员(千人)

利润(亿元)

2006

89

54.82

48.71

19.76

4.82

2007

102

63.93

55.37

17.99

5.99

2008

117

78.67

62.50

19.24

6.94

2009

196

95.49

82.23

20.08

7.62

2010

181

104.76

83.28

20.84

9.13

华东地区

时间

企业数量(个)

销售收入(亿)

资产(亿)

从业人员(千人)

利润(亿元)

2006

1021

484.69

347.11

145.65

30.78

2007

1163

538.07

424.84

154.51

37.57

2008

1266

625.90

469.03

158.73

36.61

2009

1602

680.34

581.48

167.52

41.91

2010

1724

842.01

712.47

180.45

52.73

中南地区

时间

企业数量(个)

销售收入(亿)

资产(亿)

从业人员(千人)

利润(亿元)

2006年

173

116.96

100.68

38.33

7.79

2007年

205

142.48

112.36

42.17

10.84

2008年

241

201.82

126.07

45.66

15.73

2009年

270

226.16

153.31

52.36

16.57

2010年

282

295.09

199.84

57.98

23.00

西部地区

时间

企业数量(个)

销售收入(亿)

资产(亿)

从业人员(千人)

利润(亿元)

2006年

53

13.22

22.34

9.26

0.85

2007年

61

18.88

28.69

9.29

1.13

2008年

74

30.14

41.10

10.73

1.72

2009年

86

53.36

35.37

11.72

3.41

2010年

90

76.56

44.02

13.02

5.1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电数据网


第二节、华东地区


一、华东地区阀门产销情况

       华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阀门生产地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以来,华东地区产销始终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

图1 2006-2010年11月华东地区阀门产销状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电数据网

图2 2006-2010年华东地区阀门行业销售收入

       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电数据网


二、华东地区阀门发展动态

1、浙江阀门产品出口特点及问题

       浙江省是阀门出口大省。浙江省阀门出口的主要特点:

       1、一般贸易出口为主。

       2、私营企业出口大、增长快,出口企业增长迅速。

       3、出口地区多元,欧、美是主要出口市场。

       浙江省阀门出口虽然稳步增长,但要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仍面临三大因素的制约:

       1、生产成本上升,成本转移困难。

       2、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

       3、出口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浙江省阀门行业的良性发展,特此建议:

       1、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中高档产品

       在目前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应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加强品牌建设,以避免恶性竞争,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此外,高档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如果企业生产中高档阀门,其进口的生产设备还可能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

       2、开展加工贸易,降低生产成本,减轻退税压力

       阀门出口如开展加工贸易,每吨原料可降低成本500-1000元人民币。同时,加工贸易实行“不征不退”的政策,加工贸易出口不会增加地方财政的出口退税负担。因此,开展加工贸易也能使企业免受出口退税困难的影响。

       3、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为维护阀门行业的有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销,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根据现行的政策,采取“出口预核签章”制度,对阀门出口价格实行最低限定,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江苏阀门产业构成及特征

       江苏阀门企业主要是分散型,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通(包括启东)、盐城(包括大丰、建湖、阜宁等)、无锡、扬中、常州、南京等地,其他各县市均有散兵游勇,其中苏州地区已形成又一阀门重要产业基地,国内最大阀门制造商—纽威阀门,就在苏州;而国内阀门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中国阀门大王”—中核苏阀,也在苏州。在盐城地区也较为集中,除有几家骨干企业外,虽说建湖、启东、阜宁等地区均有近百家阀门企业,但上规模的少,小企业的多;原来扬中、江都等地区发展的较早,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后,倒闭不少,如今剩下也不多。在靖江新桥镇也集中上百家泵阀企业,也以小企业居多。

       江苏阀门产业构成:苏州地区产高中压阀门多,在吴江民企多、昆山外资多,其中以生产特种阀、核电阀为主的中核苏阀、以生产出口球阀等系列通用阀为主的苏州纽威为领头企业;盐城地区生产出口阀门多,也是贴牌的多,代表企业有盐城市高中压阀门公司、盐城电站阀门厂、江苏宇达电站辅机阀门公司等,还有纽曼铸钢等外商企业。大丰地方的通商、奥克、民力三家骨干企业,阀门全部外销;另外一些则以为电站行业配套产品多,如江苏宇达公司等。在阀门产业居多的阜宁、扬中地区主要内销阀门多;在启东以江苏神通阀门公司为龙头企业,也冒出了大小近百家为冶金行业配套的阀门企业,以私营小企业多。在南通以克瑞阀门(南通)公司、南通高中压阀门公司为骨干企业,也是出口的多。在无锡则以生产不锈钢阀门多,主要有无锡锡山阀门厂等为骨干企业。在南京以南京华宁阀门公司、金湖金石阀业公司为骨干企业,小企业以生产内销阀门多。镇江扬中地区以扬中阀门厂、镇江铸造厂为骨干企业。另外在江苏泵阀企业中江苏亚太泵业公司、江苏飞跃机泵公司为骨干企业。在建湖地区有大小阀门企业200多家,均以小企业多,形成了一个产业群,以建湖东方、盐城九龙、江苏江恒等为骨干企业,其它企业以生产采油树和通用阀门居多。在常州则以生产电装产品厂家居多,以常州电站辅机总厂为龙头企业,有20家左右电装企业。在扬州则以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为国内电装行业领头企业。在大丰、阜宁、滨海、江阴周庄等地形成阀门零件铸造基地,做大了一块产业。

       盐城阀门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重点发展阀门产业,从而加快了盐城阀门产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集群化与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此外,盐城生产出口阀门的厂家也日益增多,已从当初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拥有颇具规模的外销型企业50多家,外销量近几年更以每年40%~50%的幅度增长,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从以往的小口径阀、闸阀等低档产品逐渐过渡到大口径阀、球阀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而随着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加大在盐城市采购阀门及合资合作生产阀门的力度,温州等地的泵阀企业也加速向盐城市转移,近期又有15家国内知名泵阀企业进驻盐城市开发区创业,使当地阀门业得到进一步壮大。


三、华东地区阀门行业发展潜力及前景分析

       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集中区,也是我国阀门最大的应用销售市场。华东地区以小型阀门企业为主导力量,低压阀门发展情况良好,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仍是企业发展的壁垒,华东地区各阀门企业仍需对阀门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努力。华东地区阀门出口量较高,但需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防止恶性竞争。

2008年,继浙江的永嘉、龙湾之后,江苏盐城正成为我国又一大阀门制造基地。可见,华东地区阀门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节、华北地区


一、华北地区阀门产销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华北地区阀门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北京三地。2010年1-11月统计,华北地区工业销售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95.14亿元和104.76亿元。


图3 2006-2010年华北地区阀门产销状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电数据网


图4 2006-2010年华北地区阀门行业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机电数据网